新闻分类
诺兰新闻咨询
联系我们
襄阳市诺兰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热线:0710-3362418

办公电话:0710-3279159


中心地址:襄阳市人民广场拉美步行街6号楼1206室

襄阳心理治疗描述从你花钱的方式,看见你灵魂的样子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诺兰新闻咨询

襄阳心理治疗描述从你花钱的方式,看见你灵魂的样子

信息来源:www.xfxlzx.com  |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襄阳心理治疗描述从你花钱的方式,看见你灵魂的样子
       襄阳心理治疗机构,襄阳心理治疗公司讲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谈及钱,就像我们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一样。
 
我们渐渐发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根本离不开钱。我们希望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我们希望金钱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希望用金钱去实现梦想,希望用它表达自己 深的价值和意义。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做着恰恰相反的事情:
 
我们为它卖命,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对自己并不喜欢的人俯首贴耳。
 
我们为它牺牲着健康,加班加点。
 
我们为它牺牲着关系,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在深夜还等我们回家吃饭的爱人。
 
我们为它牺牲着对自己很重要的价值,为了省钱我们买着那些污染环境,雇佣童工,或者欺压员工的品牌所生产的东西。
 
我们为它牺牲着梦想,总是告诉自己:等我赚够了钱再去……
 
今天要推荐你的这本书是Lynne Twist写的《金钱的灵魂》:不管我们赚钱还是花钱的方式,都是有灵魂的。
 
 

金钱的灵魂(The soul of money)
 

 

2009年末我爷爷去世,他是我生命中影响深远的人,从此这个世界上一个深爱我的男人走了。那时我还没有学心理学,我在读研一,土木工程专业。爷爷的死让我突然间觉得:我的人生不可以在蹉跎下去了,曾经的迷惘化为一种坚定:我要学心理学。
 
于是在2010年伊始,我找到自己当时的研究生导师,告诉他我要退学。因为想清楚地跟他说明我为什么要退学,我先对他进行了一个访谈。我问他:“您热爱自己现在从事的专业吗?”
 
他是1960年代的人,“热爱”两个字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导师告诉我他其实更喜欢数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他还是选择了土木这种更“实在”的专业,现在干得也很好。
 
他是一个聪明并且勤奋的人,从贫苦艰辛的农村里出来,在那个年代里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并一路读到博士,这中间是怎样的历程,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还告诉我,上大学的时候他曾经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教室里,为了省钱,一整个月都考吃咸菜度日。也曾经为了省下路费,读博的时候几年都没有回过家。
 
我亲爱的教授在2010年时,年收入已经有几百万了。用现在社会的标准来看,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一位人生赢家。可是我却并不想成为他。
 

 
深夜11点他办公室的灯仍旧亮着,因为他有很多的项目要思考。他每天抽一包烟,或许因为尼古丁可以麻痹灵魂里的不安。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貌似那一年几百万的收入,也无法填补从前的匮乏带给他的不安。

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我们到底要跟钱有怎样的关系?
 
Lynne Twist在书中提出的一个 打动我的观点是她说金钱是有灵魂的。不管是我们赚钱还是花钱的方式,都是有灵魂的。
 
如果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并且符合我们 深的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赚到钱,那么这种方式赚到的钱,就是有灵魂的。
 
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为什么当一些人的钱赚得太容易时,他们往往挥金如土。尤其当这些财富的累积是依赖于牺牲掉很多人的健康,自由和人权时,它们就变成了囚禁灵魂的囹圄。
 
这些财富并没有表达我们真正想成为的自己,我们为它们感到羞耻,并且因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是如此的苍白,我们也自然学不会珍惜。
 
同样,我们花出去的钱也是有灵魂的。
 
你愿意把钱花在那些可以表达自己 深的意义和价值的地方,还是那些用来取悦和讨好别人的地方,这都取决于你自己。当你深深地信仰平等和尊重,却购买了雇佣童工而生产出的产品时,你花出去的,可能就是没有灵魂的钱。而如果你拥护环保,并且只购买那些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护和维系当地自然生态的产品时,你就在用自己的钱,表达着对你很重要的价值。
 
所以全书 触动我的是:我们其实可以用金钱来表达自己,来表达我们所深深相信的,我们觉得 有意义和价值的,以及 让我们觉得值得的。
 
金钱本身并不具有灵魂(不过是我们自己印出来图片的纸张或者银行卡上的数字),但我们得到和运用它的方式,却赋予了它灵魂。
 
但就像是《绿野仙踪》里没有头脑的稻草人,缺少心脏的铁皮人和寻找勇气与胆量的狮子一样。我们要给予金钱头脑,心灵和勇气,这些是它的灵魂,是我们在各种人生体验中,需要被不断探索才能拥有的部分。


还在束缚着你的,关于金钱的谎言
 
这个世界真的很现实,每个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着,心甘情愿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死心蹋地的付出。
 
金钱这个东西本来是不存在的,它被我们创造出来,如今去反而让我们沦为了它的奴隶。可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大四毕业那年,我跟即将去工作的一位好友道别,他说很羡慕我,因为我还可以继续读研究生,而他已经在家庭的压力下必须去工作了。后来我读研究生时转心理学,又有一位充满文艺气质并不喜欢土木工程的好友跟我说:“Joy,我真嫉妒你,你可以这么潇洒的选择,可是我却不敢。” 我问他为什么不敢,他说:“男人不一样啊,男人不能那么任性”。
 
他选择了“不任性”地读到了土木的博士,而我选择了“任性”。我想说我非常理解我们的文化里对男性角色的定义,是如何深深限制了他们的自由的。
 
但我的选择并没有那么轻松。我同样明白当我的同龄人都在升职加薪时,我是一个无业游民的惶恐;我明白这一路转专业的磕磕碰碰和颠沛流离,让我甚至没有机会好好谈一场恋爱。所有的这些丧失,这些金钱上的不安全感,都同样曾经让我夜不能寐。
 

 
而在读了Lynne Twist的这本书之后,我才渐渐理解当时的自己,理解我们都生活在怎样的关于金钱的谎言之中。

 
我们都生活在深深的匮乏感中
 
每一天,从睁开眼睛,我们就开始觉得匮乏:我们觉得自己的觉没有睡够,觉得家人和伴侣不够爱自己,觉得钱不够花,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饭不够好吃,觉得同事不够合作,觉得生活的时代不够好……
 
当然了,对金钱的匮乏感,可能是其中 有力量,也是 可怕的。我们总是害怕不够。
 
我们觉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足够,所以总有人会被落下。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水,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足够的空气,没有足够的时间。
 
“不够”成了我们做一些贬低自己人格事情的理由。“不够”产生了一种恐惧,这种恐惧驱使我们去确保自己和我们爱的人,不是那些被落下的人。
 
一旦我们开始用这种匮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就都被用来对抗匮乏感所带来的恐惧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希望不断地积累更多的财富,甚至在已经拥有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之后,内心对于钱的欲望仍旧像黑洞般无法满足。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一个生活在“永远都不够”这种匮乏感的恐惧中的人,是无法跟别人分享的。
 
因为分享意味着自己的少了,别人的多了。相反的,他们会尽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揽在自己手里,甚至为此做出一些并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如果不拥有的更多,资源就会被别人先抢走。

 
美国人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去购买别国的能源的,他们害怕自己的资源枯竭,所以希望可以保留自己国家的资源,先去购买其他国家的资源。
 
而中国人荒唐疯涨的房价,也跟这份“永远不够”的匮乏感有关。如果不是我们对于“现在不买,以后涨了更买不起”的恐惧,如果不是我们相信炒房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里“暴富”,我们就不会那么热衷于买房,楼市的价格也就不会居高不下。被恐惧和匮乏感驱使着,我们让自己成为了房奴,并以此牺牲掉自己选择的自由。
 
Lynne Twist做的,就是邀请我们去看看,如果抱着“足够”的心态,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鞋子,化妆品吗?
我们真的需要买那么贵的车和房子吗?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陷入了一场消费主义的竞赛,深深的匮乏感让我们内心总有一个空洞,需要用比别人更好看,更有“逼格”的商品,需要用这些商家定义的“美好生活”来衡量自己。
 
于是我们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去购买自己内心深处并不真正需要的商品,并且因为总是有人比我们买的东西更“高级”,牺牲自己的自由和意义去赚更多的钱。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资源,并且是恰好足够的资源,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富有
 


这场追逐金钱“积累”的游戏,你知道它在耗竭着你的生命力。可是因为你不相信自己已经足够,因为对匮乏的恐惧,你无法逃离。

 
这个无法逃离的人,要包括曾经的我。
 
 

之前我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坊,但是我几乎不能养活自己。那个时候我也一度感到深深的恐惧,害怕自己会饿死,害怕自己会“失业”。
 
我记得那个时候穷得要死的我仍旧办了很多公益活动,妈妈会问我:为什么不收钱呢?老实讲,那个时候我之所以不收钱是因为我根本收不到钱,没有人肯为我买单,我收什么钱?
 
后来我开始被一些朋友关注,也因为自己的咨询和团体越做越好,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但是我仍旧想去做很多公益,妈妈仍旧会略带怨气地问我:为什么你分享知识还不收钱?
 

 
这个时候我渐渐地意识到,我愿意分享知识,因为分享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当这些给予我们更大自由的解读视角和知识出现时,我永远都不愿意独占它们,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财富并不靠“积累”,它们是通过流动和分享而变得丰盛的。
 
我几乎从不吝惜分享知识,也因为我对分享这份坦然和慷慨,我发现财富也会随之而来。但就像Lynne Twist说的:
 
这些财富就像水一样,它们必须流动起来,它们在流动和分享中滋养到一个人,而当我们试图把它据为己有的时候,它们反而会腐臭凝固。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在文化里习得了匮乏的思维方式,并且曾经生活在“永远都不够”的恐惧中。但是现在我已经不再让这些恐惧成为我做事的动力,我想这是因为所有我过往的经历告诉我:
 
我们远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富有。
 
我们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才华和天赋,我们有支持自己的亲人,伴侣和挚友,就算是过往的不幸和苦难,都已然成为我们生命故事中不一样的色彩。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自己生命中的财富,我们还生活在“永远不够”的怪圈里。
 
亲爱的你,愿你从现在起活在足够中,愿你可以用金钱来表达自己 深的价值和意义,也愿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富有!